首先说结论,理论上来讲,资产类科目期末余额只能在借方或者为零,无余额即是0(也可以理解为借方余额为0)。
资产类科目期末余额不应该在贷方,如果在贷方,则账务处理有误。
首先要理解余额的概念,期末余额=期初余额+本期增加额-本期减少额。
资产的增加在借方,资产的减少在贷方,资产的余额在借方。
资产的期末余额=期初借方余额+本期借方增加额-本期贷方增加额(也可以理解为借方减少额)
举个例子,以货币资金—银行存款科目为例:
假设公司银行存款月初有100元(借方),本月支出90元(贷方),
则期末余额=期初借方余额100元+本期借方增加额0元-本期贷方增加额90元=期末借方余额10元;
假设公司银行存款月初有100元(借方),本月支出100元(贷方),
则期末余额=期初借方余额100元+本期借方增加额0元-本期贷方增加额100元=期末借方余额0元;
这以上都很好理解。
但是,假设公司银行存款月初有100元(借方),实际本月需要支出120元(贷方),因为账面只有100元,不可能支出120元。如果真的支出120元,那说明又转入了20元(或以上),这20元(或以上)可能是收入(所有者权益)、也可能是借款(负债)等。
如果转入了20元,则最终期末余额=期初借方余额100元+本期借方增加额20元-本期贷方增加额120元=期末借方余额0元。
如果转入了50元,则最终期末余额=期初借方余额100元+本期借方增加额50元-本期贷方增加额120元=期末借方余额30元。
展开全文
那资产的余额有没有可能在贷方呢?答案是没有可能。
还是以上述例子为例,期初银行存款只有100元,如果期末余额要在贷方,那么说明支出金额超过了100元,比如支出120元,则或存在贷方余额20元。但是实际上,银行存款只有100元,不可能支出120元。
如果贷方真的有余额,那说明账务处理的时候,漏记了一笔资产增加,可能是营业收入,也可能是往来款,或者是借款等等。
这是很浅显的会计处理,估计能问出这个问题的应该是会计的初学者,
建议多把会计处理带入的实际生活,这样能够帮助快速理解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